找到相关内容386篇,用时8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关于阿含经成立之考察(2)

    的還複之處,並且幾乎是舉出所有之眾生。因此,此經之此部分並非將佛陀般涅槃時之真象及當時所發生之事件如實記載。只不過是編纂者寫出他在信仰上所描繪的情景而已。如果想到當時弟子們是否餘裕唱出如許偈言...問答,而僅將相當於答覆部分的說法內容,作成偈頌的。寧可說這種形式遠較其他形式為多。這在小部.經集中亦存在。這成為長經文之基礎,乃由上述之記述事件之偈發展成為散文之例即可想像。在此種場合,其偈頌大多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1955324.html
  • 佛性与禅悟——南宗禅三系心性思想的区别

    一如的关系。“知”的概念在 神会禅学中可以两层含义:一是知解的知,指人心寺事物的认识、理 解作用,如“未得修行,但得知解。以知解久熏习故,一切攀缘妄心, 所有者,自渐轻微”(3),明显“知”...佛性与禅悟——南宗禅三系心性思想的区别  作者:杨维中  慧能之后,南宗禅大略而言三系较重要些:一是荷泽神会系,史称荷泽宗:二是南岳懹纟,此系一至马祖道一时宗门大盛,史称洪州宗;三是青原行思系,此...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71655820.html
  • 成一法师华严文选(1)

    》版,在扬州同时被毁,复刊《大品般若》之作,校勘护持诸事,亦如《小品》。辛卯蒲月发起,仲冬成就,亦师之大悲愿力所成。   三,己卯夏月,师复领导黄妙月、刘大照等居士,发心校勘贤首晋经《探玄记》,...三界二十五众生,凡受菩萨戒者,既披其衣,当思其义。从此生生世世,尘尘刹刹,依菩提心,行菩萨道。上共一切诸佛,下共一切众生,世界无尽,悲愿重重,亦无尽,为一切众生故,愿受一切极苦果,而无疲厌!如此,方...

    成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04055946.html
  • 无上法门--参话头

    话头者,即为入道之柱杖。善知识者,犹如识途老马,手握柱杖,乘彼良驹,见鞭影而绝尘,闻号角而脱锁,自他互,子琢母啐,一旦豁然,方知本未曾迷,云何悟耶?”   又说:“禅门衰落,用“念佛是谁”话头,...我在’今讲者,反其套话矣,西来意不明(佛法智慧不能实证),正坐此耳。”   莲池所谓“宗门无义路,讲之反晦,将使其参而自得之耳”,正说明中国禅宗真参实悟之心法其来自,非徒逞口舌聪明,宣讲便利可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83156174.html
  • 终南山简介

    满林壑,清风自发,长烟不生,听之,天地人物洒然如在冰壶中也。”一首诗对“ 圭峰夜月”这样描写说:“浩照圭峰树影,天云潋滟淡春容。银河斗转横轮阁,铁鸟风清 杂晚钟。青幛远衔秋夜月,轻云暗抱大夫松。山家...周围茂 林修竹,12佳景。山下阿姑泉村弥陀寺,寺内唐代石佛像一尊,此两寺均建于唐代。 西圭峰之阳面圭峰寺,圭峰宗密禅师住持草堂寺时曾来此坐禅。其山阴云寺,五代后 梁开平五年(911)京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14556281.html
  •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2)

    情况。  般若学说的流行与受人重视,是因为它与玄学类似之处,当时我国玄学方面也有所发展。先是王弼、何晏的玄学老,用《老子》解儒家的《易经》,《论语》,学说的中心是主张从无生。其后裴頠在此基础上发展...其晚年,还找到了《放光》的梵本,请关中当时的译师昙摩蜱和传语者佛护作了校译。原译与梵本吻合者不再出,遗漏。误译之处,则重译补充订正。这属于摘译的性质,共计得出有关的材料四卷,加上篇幅较长的附卷,...

    吕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1556398.html
  • 经说·经传·经变——再说“变文”之“变”

    、《传》、《变》。  又,王民先生也曾指出:“《隋书·经籍志》子部兵类《投壶经》一卷,《投壶变》一卷。”(王民《敦煌变文研究》,第287页。 )  综上资料,所谓《说》、《传》、《变》三者,盖有...故,《春秋繁露》卷五《十指第十二》说:“《春秋》二百二十四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也。……举事变见焉,则百姓安矣;见事变之所至者,则得失审矣。”  在以“事变”映证“道常”这一点上 ,《...

    陇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1556576.html
  • 宋代台、禅二宗法统说之争

    :   “在佛法中,‘付法’古老而深远的意义。佛法的三藏,尤其是定慧修持,都是传承的。在师资授受的传承中,发展为‘付法’说。”[1]   自释迦创教以来,佛教对于师资传承一直非常重视,将其视为维护...,各自部的付嘱相承,然各部派更学说之同异(如《异部宗轮论》),却没有如中国各宗派法统之争那样严重的事情发生。   在印度佛教中,在一代一人的付法(与悟证没有关系)中,所付嘱的,是“正法”、“法藏”...

    宋道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1956582.html
  • 解读 鸠摩罗什传 兼谈中国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中)

    因問什曰:“汝于汉地大缘,受法弟子可几人。” 什答云:“漢境經律未备,新经及诸论等,多是什所传出。三千徒众皆从什受法,但什累业障深,故不受师敬耳。[87]  罗什的答复就像是忏悔词,而且是向传授...诸多后来到长安和罗什合作的域外僧人,使得鸠摩罗什的佛教背景显得更为可信。而在这些叙述中,一个透露出来的层面没有引起现代研究者足够的重视,但这个层面却对我们了解当时佛教世界的历史现状以及当时中土僧人对...

    陆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3856605.html
  • 绪论:社会剧变与佛教转型

    看,无疑个人解脱的浓重出世倾向,对世俗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群体的教化较少关心。因此一些日本学者和现代中国佛教革新运动的领袖太虚等说,中国佛教是「教在大乘,行在小乘」。畸出世的倾向,决定了佛教在极...余年的大教,竟然成了文人墨客寄寓怀古幽情的点缀品,实属可悲之事。干隆帝崇理学,对佛道二教颇冷落,二教的政治地位大大降低,式微之势有如江河日下。当时寺庙、僧尼,虽然数目尚不少,但因清廷废除了历代由官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5357522.html